大學生任海洋公園保育大使 製攤位助遊人了解動物保育
發布時間: 2021/04/01 00:01
最後更新: 2021/04/01 00:21
海洋公園在3月31日至4月11日舉行「Chill級保育嘉年華」,活動中51名大專生獲選擔任「Chill級保育大使」,並設計了不同攤位,助海洋公園的遊客了解動物保育的知識。其中兩名參加的大學生都說自己習慣有所改變,亦將保育、教育的工作納入未來出路考量中。
中大地球系統科學系三年級生鄧智杰設計的攤位為「逃出氣候迷陣」,是一條簡單的迷宮,大使會向參加者詢問有關珍貴物種的選擇題,參加者選好答案後就可控制遙控車穿過迷宮,走到相應答案的終點,大使又會向答錯的參加者解釋,教育正確的動物知識。
至於中大城市研究學系四年級生許嘉欣設計的攤位,則是簡單的拋球遊戲,問題多是關於蝴蝶的基本知識,如蝶和蛾的分別等,配合附近的攤位,就能教育參加者珍貴物種金裳鳳蝶的知識。
鄧智杰表示,自己是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的學生大使,負責向參觀人士作導賞,有日看見海洋公園活動的宣傳,就希望學習更多保育上的教育技巧,好讓他回到博物館運用所學。此外,他說自己學科較多著重於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環境,「想詳細啲知道環境如何喺生物層面造成影響」,如珊瑚原來最直接受海洋變暖、酸雨影響,因而白化。
他續指,自己在活動中除了學到知識,行為都有所改變,「原來太陽油中的成分即使很微量,都會對珊瑚造成傷害,現在我防曬時盡量不用太陽油,改穿長袖衫等『物理性防曬』。」而他外賣也盡量帶同自己的飯盒,以減少耗用發泡膠盒,雖然家人嫌麻煩不願意做,但他也以健康理由,「發泡膠可能含致癌物質」,說服家人改變習慣。
至於許嘉欣就說,自己一直以來都害怕昆蟲,包括蝴蝶,現在了解過蝴蝶後,反而變得喜愛,在街上看到更會研究蝴蝶的物種,分辨是蝴蝶還是飛蛾等。而就讀城市研究的她表示,活動令她思考將來從事NGO的保育、環境工作的可能性,又說就算將來繼續走城市規劃的道路,也希望工作時能夠平衡發展和環境的重要。
3名中學生設計保育大使角色,並在海洋公園內展出,印上公園紀念品上,詳情請看【下一頁】
TOPick舉辦「我們這一家親子餅印大賽」, 立即參加送禮品贏迪士尼酒店Staycation大獎,即按此參加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徐紹軒